从髙光时刻到一声叹息发表时间:2025-02-10 16:32 诗圣杜甫存世的诗,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写的诗,以更宏大广阔的空间、更具体生动的内容,再现时代人心,佐证了历史,也弥补了历史。所以,他的诗又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在这些诗中,有一首被评家称为“杜陵七绝,此为压卷”的诗,它就是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”。诗的大意说,当年,我在岐王府常看你的演出;在崔九的大堂也几次欣赏过你的歌声。江南虽然风景好,但这次老友重逢,却在暮春已至百花调零的时节。初读这诗,觉得它就像朋友聊天一样,只是以平实的文字,平静的心态,说了一件老友重逢的事。但翻翻诗中反映的时代背景和诗中人物不平凡的身份,才感受到这短短28个字沉重的份量。诗的头两句是回忆。涉及四个人。岐王和崔九,一个是皇亲,一个是高官;李龟年,则是被唐玄宗所宠爱的红极一时的歌星。那时,大唐正逢盛时,民富国强,经济发达,社会安定,文化繁荣,邻国八方来贺。皇宫和髙官府第,不时有歌舞盛会。杜甫,是什么身份,能把参加这样的活动视若寻常?原来,杜甫不仅出身名门,而且本人文才出众,“九岁书大字,有作成一囊”,“往昔十四五,出游翰墨场”,那时的他,妥妥一位风流倜傥的官二代、富二代。头两句诗回忆和怀念的,既是杜甫李龟年的高光时刻,也是大唐的高光时刻!后两句诗,语气看似平常,但背后却充满了凄苦与悲凉。几十年过去,大唐盛世不再。社会动荡,国事衰微,黎民流离失所。红极一时的当红歌星李龟年,早已流落江南,以卖唱为生。这时的杜甫,也“疏布缠枯骨,奔走苦不暖”,只能以一条小船为家,漂泊江南。两位老朋友在这种状况下的相逢,除了感叹各自的悲苦,还有什么话说? 追昔抚今,国家的悲剧和他们个人的悲剧,紧紧地缠绕在一起!大唐也好,杜甫李龟年也罢,曾经的髙光时刻远去,剩下的,也只有一声叹息!更令人悲叹的是,这次相逢6个月之后,,诗圣杜甫仙逝,终年59岁!细品这首诗,它写的不只是江南风景、老友重逢,更应该是大唐盛世远去的一曲挽歌!
声明:此篇为机构组织模板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www.clcn.info/h-nd-130.html
上一篇一歺饭,一首诗,一种品格
下一篇一支独秀君知否?
|